English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 宋锐摄


  毛主席曾说过:“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为了响应国家庆祝建党100周年,7月2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641实践队展开了红色主题的实践。

  641实践队参观了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7月25日我们实践小队乘坐公交前往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参观,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总督楼始建于1905年7月,落成于1907年7月由德国建筑师维尔纳·拉查洛维茨设计。 初为德占时期胶澳总督的住宅,两任胶澳奥斯卡·冯·特鲁伯和麦尔·瓦尔戴克曾在此居住。因总督一职大致相当于明清军队中的提督,故民间曾呼之为提督楼。1932年以前,它一直是青岛最高军政首脑的官邸。1934年,时任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将其命名为迎宾馆,建筑由官邸转型为政府接待宾馆。我们通过参观这些带有历史特色的建筑,回顾曾经那段历史,学习那段黑暗历史中先辈们坚强不屈的精神。

  一进入园区,就可以看到一个风格奇特的建筑,作为外地人的我们觉得十分惊叹。这是德国威廉时代典型建筑样式与青年风格派相结合的历史建筑,这栋建筑现在已经成为了青岛地标式的建筑,是我们应该保护的文化瑰宝,可他的存在又时时刻刻无不提醒着我们当年德占青岛呢段屈辱的历史,但在解放后,这座提督楼被沈鸿烈市长改成了迎宾楼,接待了许多重要的领导人。这就使得这座博物馆不仅是德国侵占青岛的证明,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重新站起来反抗侵略,坚强不屈精神的证明。令我们意外的是遗址中居然还有碉堡,可见当时战争的残酷,强如德国,也要担心安全问题。进入舞厅后,这里居然摆放着一架钢琴,我本以为呢是后来放在那里的,结果呢架钢琴是从19世纪就摆放在那里的。馆内的壁炉有着浓厚的德国味,虽然原来的壁炉已经换掉,这是全新的一批,可是这些壁炉都严丝合缝地安装在墙体上,完全看不出是新安装的,这体现了我们国家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技术水平。博物馆还举办了百年历程——‘闪光的足迹·毛泽东与青岛’专题展”我们也了解到毛主席曾在1957年在青岛视察工作,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的足迹,生活经历在许多年后的今天仍旧让我们有所学习有所感悟,能继续为我们发光发热。接下来,我们实践队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学习了更多德军殖民青岛的历史,更加的全面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让我们对许多的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作者:沈恒宇 编辑:周祎恋 审核:吴琼 来源:海空学院641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