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为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黄河足迹,探寻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之法,感悟黄河流域社会发展变化,见证近十年党的发展成,8月4日至8月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北斗领航”实践队前往黄河三角洲开展“回望十年路·见证发展成就”主题社会实践。
实践队员在黄河文化馆展厅参观 李凌骁摄
实践队员在黄河文化馆前合影 李凌骁摄
4号上午,实践队前往黄河文化馆参观。黄河文化馆由八个展厅组成,每个展厅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深厚的黄河文化。“听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解,看着展馆中彰显着黄河发展的高科技展柜,如今黄河口的大美奇观和人文情怀文化给予我震撼,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实践队员李凌骁表示。这次参观之旅,使队员们充分了解了东营城市的发展历程,感悟到了母亲河对于中华大地与炎黄子孙的重要作用与哺育之恩。
徐丛亮总工程师为实践队员讲解 匡永祥摄
实践队员与黄河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程师合照 匡永祥摄
4号下午,团队一行人前往黄河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采访学习,在工程师吴明霞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通过观看宣传片、展板等方式,全面了解了黄河口勘测局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总工程师徐丛亮强调:“黄河口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不稳定之中,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里还原成它本身的样子,我们也一直秉承这一理念不断努力。”黄河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工程师们经常前往一线调研采样,密切关注水情,为助力黄河口的生态修复站好第一班岗。
讲解员带领实践队员参观黄河展览室 匡永祥摄
实践队员与黄河河口管理局工程师合照 匡永祥摄
在与勘测局工作人员进行深入探讨后,团队一行人紧接着前往黄河河口管理局。实践队首先参观了黄河展览室,随后,实践队员与高级工程师刘世友、聂莉莉,工程师宫龙飞等人在会议室进行座谈。座谈中,刘世友分析了黄河对于国家的战略性意义和对于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并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河道未来规划图。宫龙飞向团队成员演示了黄河河口管理局一体化监测平台,该平台体现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黄河人治理黄河的设备和方式的更迭变化。实践队队长王艳威表示:“黄河河口管理局的这个平台与我们GIS领域密切相关。作为一位测绘学子,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希望以后我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为黄河口的生态保护做出贡献。”
高级工程师王安东为实践队员讲解 匡永祥摄
实践队员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合照 匡永祥摄
5日上午,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与高级工程师王安东等人就黄河三角洲保护与管理问题进行交流。实践队员聆听了王安东关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与变迁历史、黄河口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介绍,了解了黄河三角洲在湿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以及十年来湿地物种保护取得的重要成效。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黄河三角洲作为鸟类的重要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生态修复对于保护珍惜濒危鸟类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国际意义。
实践队员正在观察植被 匡永祥摄
候鸟栖息地 匡永祥摄
随后,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前往黄河三角洲,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亲身体验黄河口生态环境,感悟黄河口文化核心内涵。在天然柳林中,实践队员们沿着木栈道观察到野鸭、丹顶鹤等野生动物以及野大豆、罗布麻等植物。成片芦苇正随风飘荡,和赤碱蓬交相在这片湿地上生长,层次不同的植物带来了视觉的震撼。伴随着苇波荡漾,队员们来到了候鸟栖息地,实地调研了东方白鹳、丹顶鹤、蓑羽鹤、大天鹅等鸟类的繁衍和栖息环境,了解了工作人员日常开展鸟类监测、植物调查、执法检查的动态监测体系。据工作人员介绍,保护区共有鸟类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有38种鸟类种群数量超过全球1%数量标准,是中国沿海26个重要湿地中数量最多的区域之一。
实践队员在黄河入海口合影 匡永祥摄
在黄河入海口处,实践队员看到河水与海水交织在一起的美景。来到习近平总书记远眺的黄河的岸边,实践队员被眼前壮观的景象所吸引,真切感受到“滚滚黄河东流水,半杯泥沙半杯水”的壮观和震撼,体会到黄河安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
实践队员通过大屏幕参观“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网络平台 匡永祥摄
实践队员在与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张翔虎交谈 李凌骁摄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地通过可视化大屏看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喜人的变化。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解下,实践队员了解到这个凝聚无数黄河科研人智慧结晶的“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网络平台不但能监测生物多样性,还能连续动态关注关键物种变化,这是以科研数据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好展现。“保护好这片‘大湿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是我们从事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工作者的共识。”工作人员表示。
李建盟、刘明威、贾梦雪、曹晓艺、张尧腾在利用无人机采集数据 匡永祥摄
在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前往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利用高光谱、LiDAR、热红外等无人机采集湿地植被遥感数据等,并结合在自然资源部、黄河网等平台获取的近十年公开数据,后期利用Arcgis、SuperMap、Envi等专业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可视化分析等,利用GIS专业知识,以可视化成图来直观呈现黄河三角洲近十年生态环境变化,包括水文变化、植被变化等。
王艳威与保护区工作人员、游客展开谈论 匡永祥摄
在实践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们通过现场采访、入户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对黄河三角洲当地居民、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游客等进行了采访,了解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游客、当地居民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以及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对周边居民生活、产业发展的影响。
回望十年路,见证发展成就。实践队员们深入地了解了黄河三角洲的基本概况、湿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以及十年来湿地物种保护取得的重要成效,体会到了黄河对于国家的战略性意义和对于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中,实践队员们见证了党和国家十八大以来的重大发展成就,切身体悟到党和国家对黄河生态治理的重视,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真挚为民情怀。实践队员们表示,作为新时代新青年,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为助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贡献青春力量,让黄河高质量发展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作者:王艳威 金婵 姚芳怡 审核:邓云强 责任编辑:王艳威 杨思巧 来源:海空学院“北斗领航”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