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第二次《你就是答案》读书分享会在师生的热烈讨论中拉开帷幕。辅导员王辉老师担任主持,围绕书中核心观点,师生就成长困惑、认知逻辑、价值构建等话题展开多轮深度对话,在思维碰撞中勾勒出青年成长的行动框架。
读书会现场照片 陈小媛摄
一张纸折叠51次的厚度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这与目标实现有何关联?有同学以书中经典隐喻抛出疑问。现场迅速形成多元解读:有同学提出广度换深度的认知模型,认为聚焦核心目标才能突破认知边界;也有同学结合指数级增长规律,强调持续积累的复利效应;更有同学从心理成长角度指出,磨练内心韧性是目标达成的底层支撑。王辉老师以深耕为关键词总结:真正的成长不是盲目扩张,而是在认准的领域持续扎根。就像纸张折叠的奇迹,看似简单的重复,实则是向同一个方向的极致专注。
针对内归因与对事不对人有何区别的提问,王辉老师通过场景化解析破题:内归因是主动反思行为逻辑——‘这件事我哪里可以改进’,而对事不对人是守住自我价值的底线 ——‘事情没做好,但不代表我整个人失败’。他强调,二者本质是理性认知的一体两面:前者指向行动优化,后者守护心理能量,共同构建健康的自我成长系统。
王辉老师解答同学问题 陈小媛摄
在共读空心病案例时,师生聚焦为何优秀者仍会陷入价值迷茫展开探讨。有同学指出,当用某方面优秀证明自己成为思维定式,成长便异化为外部评价的追逐。而对苹果树只关注生长不看重结果是否正确的争议,则将讨论引向过程与结果的价值平衡:有同学直言,真正的学习应是源于内心热爱的自主探索,而非考试分数的被动堆砌,这一观点引发全场掌声。
面对学生工作与学业如何平衡的现实难题,王辉老师现场绘制重要程度象限图,手把手拆解时间管理法则:紧急≠重要,关键是按‘价值密度’分配精力。他强调,做好规划的本质是在不同成长阶段精准沉淀核心能力—— 学生工作培养的统筹协调力,与学业积累的专业素养,最终都将转化为未来的人生谈判资本。
王辉老师讲解重要程度象限图 白昊宇摄
分享会最后,王辉老师提炼核心启示:真正的成长需要两套系统支撑:自我评价系统让我们坚守初心,外部评价系统帮助我们校准方向。就像航海需要罗盘与灯塔,二者缺一不可。这场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关怀的分享会,不仅是一次读书心得的交流,更是一堂生动的成长哲学课,为海空学子在迷茫中锚定方向提供了宝贵的认知工具。
(作者:毛锦翔 审核:王辉 责任编辑:王静依 来源: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