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了全面摸清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蓝碳储量本底、开展盐沼生态系统碳增汇实验、掌握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现状,支撑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主题科研业务开展,2022519-62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空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遥感室、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和青岛国测海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相关研究团队在黄河三角洲联合开展了滨海湿地蓝碳和生物多样性监测。

 


滨海湿地蓝碳和生物多样性联合监测团队合影


本次联合监测为山东省滨海湿地蓝碳和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的第一阶段工作,也是最重要的阶段。监测区域覆盖从徒骇河口到支脉沟口的整个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行程约2400公里,完成了21个站位的潮间带泥沙沉积取样,采集土壤样本30组共200份,开展了300平方米的盐沼典型生态系统(柽柳)碳增汇实验,对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治理效果进行了跟踪监测。本次监测积累了宝贵的一手现场资料和数据,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潮间带土壤典型监测指标测量


 

潮间带盐沼典型生态系统(柽柳)监测


 

潮间带泥沙沉积取样


 

互花米草治理效果跟踪监测


 

监测样本预处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黄河下游和黄渤海生态安全十分重要,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讲话、批示精神,更好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展现担当,贡献力量,学校大力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主题科学研究工作,在东营园区落实了办公场地和科研实验条件;首次以“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题设立自主创新科研计划战略专项,开展典型科学问题研究。海空学院联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理学院组建了覆盖智能立体组网监测、基础前沿交叉研究和决策支持战略咨询的研究队伍并承担学校战略专项项目;全面参与并支持本次山东省滨海湿地蓝碳和生物多样性科研监测。

下一步学校及学院将加快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进一步发挥学校和合作单位在黄河三角洲生物保护、环境监测、生态修复、文化发掘传承等方面的多学科研究优势,积极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贡献力量。


(作者:张锋、任广波,审核:梁昌国,来源: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