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821-22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获批建设的首个自然资源部科研创新平台——“海上丝路海洋资源环境组网观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实施方案审查会在学校唐岛湾校区与古镇口校区顺利召开。原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石建省教授、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熊盛青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志刚研究员、自然资源部北海局郭明克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赵连荣教授共等五位专家进校对海丝路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行实施情况进行审查指导。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助理于连栋、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院长张杰、科技处副处长于冰、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及自然资源部海口海洋中心等近30位创新中心骨干成员参加审查。审查会议由自然资源部平台办张辉旭副主任主持。





审查会开始前,专家组分别在唐岛湾校区与古镇口校区,考察了创新中心场地、研发中心、仪器设备、转化基地等情况;参观创新中心成果展,详细了解了各创新中心现有的主要成果及转化应用情况。




实施方案审查会议在古镇口校区海洋楼B402会议室召开,张辉旭介绍了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设立的初衷、第一轮网评情况、实施方案现场评审要点、评委组成等。

于连栋代表学校对专家组来校表示欢迎,感谢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及各位专家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他介绍了学校发展历史、学科建设总体情况,表示本次申请的自然资源部创新中心平台对学校意义重大,学校将全力支持创新中心平台建设,将与共建单位通力合作,努力攻关,高质量完成完成预期目标。



海丝路创新中心主任崔学荣就创新中心的建设背景与建设需求、目标定位与研发方向、人员结构与核心团队、五年目标与重点任务、年度计划与考核指标、运行管理与保障措施等六个部分向专家组进行了详细汇报。崔学荣表示,创新中心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海洋立体组网观测、系统集成、资源共享、决策支持的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平台,同时建设成为自然资源部和教育部联合的科教融合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与会专家对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该中心的建设是我国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坚实保障。同时针对创新中心与各分中心的研究目标、组织实施、进度计划等方面提出了积极建议。经专家组讨论,一致同意通过创新中心建设运行实施方案。于涛博士代表全体专家组成员宣读了审查结果与最终决议。



张杰感谢专家组来校指导,表示将会根据专家组意见对创新中心研发方向实施方案做进一步的改进与细化,未来成立多个合作联盟,强强联合,推进海洋组网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



于冰表示,这是我校第一个自然资源部平台,学校将会全力落实创新中心保障条件,支持创新中心完成预期建设任务与目标,努力将海丝路创新中心打造成样板平台。

海丝路创新中心是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自然资源部海口海洋中心等单位共同建设。面向“海上丝绸之路”海洋资源环境、安全保障和信息服务需求,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多学科交叉,开展需求驱动下的理论技术研究和工程创新应用,以建设空天海立体观测技术体系,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保驾护航,同时也助力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油气资源开发、海上交通安全、防灾减灾和海洋环境感知等技术的发展。

 

(作者:李磊,审核:崔学荣、梁昌国、于华帅,来源: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